您现在的位置: 锦灯笼 > 锦灯笼性味 > 正文 > 正文

ldquo融创rdquo余学东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10/29 11:40:44
如何治疗白癜风快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180620/6341411.html

大学生创业群体是目前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。在成都,创投界的老兵、融创+联合创始人余学东对大学生创业的感触很深。在过去几年中,他指导了大量的高校创业项目。“其实这些年轻人创业给了我很多新观点和思路,和他们在一起感觉每天都在头脑风暴,学习到很多东西。”

(融创+联合创始人余学东)

被行业尊称为“老余”的余学东,个人经历丰富,自己跨入的创业领域很多,做过服务、贸易、培训、物联网,还办过一家电子元器件厂。创业多年后,他跨入了孵化、创投服务行业,曾经在8号平台效力的经历,使他和很多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发生了关联。年,他们团队创办了融创+平台,这个孵化器运营时间不长,但已经出现了很多优质潜力项目。

余学东每年要看上千份的BP,要见形形色色的创业者,看项目看团队,他也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打法。最近虎哥和余学东有了一次深谈,讲到了对于成都创业孵化、创业者、团队痛点的总结和思考。虎哥觉得,不论是创投服务行业还是创业者,其中一些东西应该是有好处的,特梳理出来,以供参考。

一、如何看孵化的必要性?孵化器光靠政策不是盈利之道

融创+正式运营在年,目前有两个孵化场所,位于成都磨子桥世纪桃源广场的场地,目前有20多个创业团队,位于西部智谷的创业项目数量相同,但是公司体量比较大,有一个团队就占了一层楼。

“孵化器天生一半是市场行为、一半是政府行为”,余学东讲到能够在市场独立活下去才是优秀的孵化器,光靠政策扶持将逐渐丧失竞争能力,政策扶持孵化器的最终目的是需要平台自生长。单靠政策,从团队建设、服务深度、盈利模式、延伸打法上等都有限制,走不长远。

融创+目前正在谋划成立两支基金,团队依靠多年在这个行业的资源积累,已经有了很多战略合作伙伴,目前基金筹备工作推进顺利。

做过孵化的创业团队死亡率其实不高

对大学生群体创业死亡率高的问题,余学东认为如果是野蛮生长,那死亡率可能真的达到九成。但是,从各个孵化平台、众创空间情况看,有真正的思路拓展、贴身孵化、实战指导的,其实项目死亡率很低。

余学东讲到,孵化、辅导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,也是商业模式、项目内核不断调整修改的过程,也许有那些长时间做不大、过不了瓶颈的团队,但是要说直接垮掉的却很少。在孵化当中的一些项目,经过各方面的调整,找准了切入点,甚至是a变成了b,成功渡过了生存期,而这些调整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比较难,但是如果有一些创业过来人在旁边指导会有很大帮助。

成体系的孵化培训好过零散指导

余学东强调了体系学习的重要性,他也讲到了自己在高校培训方面的体会,融创+现在和电子科大、成都理工大学等合作做大学生创业培训,这样的课程体系和思路都比较完整,例如10天内上7个完整章节的体系课程。

大学作为创业的一个巨大群体,其潜力非常大,这样的创业培训,不仅是学生,连老师、教授都有很强的听课意愿,这些老师和学生其实在基本的财务、企业管理知识并不缺,但是因为没有实际接触到创业,他们对于创业的很多实战打法的细节知识与经验需求很高。

二、投资人如何看创业团队是门功夫

(融创+团队)

找好团队必须得打入内部

早期项目在资本市场来讲,越早期估值难度越大。“人心隔肚皮,看走眼的事太多”,余学东也分析了自己的投资路径,他喜欢深入到创业团队中去,余学东认为他在这个行业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,很多投资经理很辛苦的查资料看资料,这其实只是纸面工夫,很会写很会吹的人做起生意来不一定成功。

“有一些人写商业计划书是一把好手,大量的公式、模型、计算,很专业,光看这些反而会误导人,但作为孵化器、投资机构,我认为深入团队才是最好的挖掘项目的手段。”余学东称。

看只是第一层功夫,交流才是更重要的事情,他以大学生创业群体举例,很多早期团队其实就在寝室、图书馆、会议室等环境办公。由于培训和多年的经历让余学东能和学生混得很熟,看好一个团队或是一个项目后,会经常去这个团队的办公场所,这样不仅能看准人,同时也能帮助创业者真正理清思路,像创业动机、切入口在哪里,模式有没有一些硬伤,资源有没有短板,能力有没有不足,哪些细节没有考虑清楚等问题都需要梳理。

很多初创团队懵懵懂懂,要么觉得自己的项目要赚大钱,要么就是会惊天动地,但通过梳理,会发现很多问题。通过这样的方式、长时间的交流接触,才能确定某个创业团队是不是需要扶持孵化,能不能走得很远,这些从亲身接触都能看出来。

另外通过实地探查,余学东还发现少量骗政策的假创业项目,他提请投资人注意。由此他建议,天使投资人看项目的时候除了看资料外,详细调查和长时间深入团队很重要。

市场调研不足是创业最大的痛点

现在的创业项目有两个最大的特点,一是科技类占主要地位,二是不论什么创业基本要涉及互联网,像农业、医疗等等都是在向互联网挂靠。

余学东最大的体会是,给创业者带来最大的困扰的恰恰不是技术,其实技术已经不是主要的门槛,现在技术合伙人模式也出来了,像猿团、Coding等等。对创业团队、孵化器、投资人来说,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市场,当创始人自己都说不清楚他的买家是谁,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,没有专业的自上而下的行业分析和自下而上的产品定位分析,这样的创业项目才是最危险的。

余学东遇到的一些创业团队,很拼,每天吃方便面,加班加到很晚,然后他一问,你们中谁在跑市场,有没有人去跟目标客群聊聊,很多的回答竟然是没有。

他讲到,曾经遇到过一个川大研究生的创业团队,要做一个定位于年轻群体的早餐外卖APP,当余学东问到,他们如何解决小区到家这一最后米,调查过没有,回答还是没有,在这样的情况下,就开始写app了,按照他们的的设计思路可能连小区门都进不了。

从加工处到单元门再到小区门最后才到用户手中,这么多环节,其中涉及到产品的包装、味道体验、搭配等等问题,如果没有调研,光是APP研发快反而是事倍功半,因此,余学东的建议是,APP写慢点,先带上团队去跑10个小区每个小区问10个人。搞定个用户回来再搞定APP也不迟。

他讲到需求分析是许多创业者最容易忽视的,有些创业者对目标人群的认识很片面,有些甚至是臆想出来的,需求分析不深入将导致后来的一系列问题。

三、年医疗领域创业是成都爆点

年余学东最看好的创业方向还是互联网+医疗,在他看来,这个链条上的药、械、医、健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好的前景,成都在医疗资源上有很好的储备,融创+平台就有很多的互联网+医疗团队。

其中一个做医疗器械的团队余学东就非常看好,主要切入透皮给药环节。所有设备都是自主研发,公司前身是医疗器械类的经销公司。

老余说,当初选择他们孵化,也是看中了他们整个团队有很长时间的渠道沉淀,另外技术实力不凡,有来自于华西和电子科大的技术团队。

“这个团队很有一股拼劲,创始人把个人资金全部砸在这个项目上,把渠道积累的资源全部对接在这个项目上,医院也在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jindenglonga.com/jdlxw/9333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锦灯笼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