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大戟
京大戟Jingdaji《神农本草经》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pekinensisRupr.的干燥根。秋、冬二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生用或醋制用。
苦,寒。有毒。归肺、脾、肾经。
泻水逐饮,消肿散结。用于水肿胀满,胸腹积水,痰饮积聚,气逆咳喘,二便不利,痈肿疮毒,瘰疬痰核。
煎服,1.5~3g;入丸、散服,每次1g。外用适量,生用。内服醋制用,以减低毒性。
虚弱者及孕妇忌用。不宜与甘草同用。
置干燥处,防蛀。
大戟
下马仙,京大戟,龙虎草,将军草,膨胀草,九头狮子草,猫眼草,灯台草,
苦,辛,寒,有毒。归肺、肾、大肠经。
急诊科常用药
1,泻下峻下逐水,泻水逐饮,用于身面浮肿,大腹水肿,胸胁积液等症。2,消肿散结,用于热毒痈肿疮毒,痰火凝结的瘰疬痰核。
煎服1.5-4.5克;研末服0.3-1克。本品有毒,宜醋制用。服后还可能有腹痛、恶心、呕吐等反应,故临床常配大枣和蜂蜜同用,可缓和其对胃肠道的刺激。若泻利过度,可饮米汤解之。反甘草、海藻。虚寒阴水孕妇忌服,体弱及肾功能不良者慎用。
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pekinensisRupr.或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xiavalerianoidesThoreletPitard的干燥根或块根。前者称京大戟,主产于江苏、四川、江西、广西等地亦产。后者称红大戟,主产于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《本经》:大戟,味苦寒。主虫毒,十二水肿满,急痛,积聚中风,皮肤疼痛,吐逆。一名邛钜。
大戟的功效作用
苦,寒。有毒。入肺、脾、肾经。
泻水逐饮,消肿散结。
1.泻水逐饮:用于胸腹水饮内停,即胸腔积液和腹水,常与甘遂、芫花同用;用于水肿腹大如鼓,可与牵牛子、木香、煨猪肾同服,以行气逐水、攻补兼施;用于胸腔积液,与甘遂、白芥子同用,如控涎丹。
2.消肿散结:用于疮肿结核,初起用紫金锭外敷,本药在方中起到攻疮毒、通结滞的作用。
大戟、甘遂、芫花,均为毒大性猛之峻泻逐水药,故宜于水饮壅滞之重症,但此三药的作用毒性强弱不同,芫花毒性最强,甘遂、大戟均次之,为了增强疗效,临床多配合用,效果更为显著,如“十枣汤”、“舟车丸”之治痰饮聚于胸胁及腹水等重症,即三药并川;治痰饮聚于胸胁之较轻和慢性者,则甘遂、大戟并用。
1.配木香:大戟苦寒,泻水逐饮;木香辛温,温能行气。大戟得木香使气行而水行,术香性温可防大戟苦寒伤胃。二药合用,相辅相制。
2.配甘遂、白芥子:大戟能汇脏腑水湿。甘遂能行经络水湿,白芥子专散皮里膜外痰气,三药相伍,则长于祛痰逐饮。
3.配大枣:大戟苦寒下泄,辛能行,有逐水消肿散结之功;大枣甘缓补中,补脾养心,缓和药性。二药伍用,以大枣之甘缓、挽大戟峻下之热,使之逐水而不伤正。
4.配干姜:本品苦寒,泻水逐饮,专泻脏腑水湿;干姜辛温能走能守,温中回阳,温肺化饮,偏治里寒。二药配伍,相辅相制,辛开苦降,直通肺气,用于水饮伏肺。
5.配雄黄:雄黄苦温,苦燥杀虫,温可祛寒解毒,又可泄瘀闭、散寒凝;大戟辛散横行,消肿散结。二药伍用,相辅相成。具有除寒辟秽、解毒消肿之功。
1.反甘草。
2.虚寒阴水及孕妇忌用。体弱者甚用。
内服:1.5~3克,入煎剂,或入丸散冲服。外用:熬膏外敷。
本品能泻脏腑水湿,通利二便,专用于胸腹积水、痰饮内伏等证。
孙会斌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jindenglonga.com/jdlyl/47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