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要提示: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免费喝奶茶
戳姐自恃是个纯正的吃货,
却发现下面的美食竟然好多都没吃过
最主要的是,好多看了居然好想笑……
来自咱们黄平的很多喔~
海椰子
充分展开想象,想笑吗?想笑吗?海椰子坚果内的果汁稠浓至胶状,果肉细白,美味可口,长这个样子↓
海椰子的一个果实重可达25公斤,其中的坚果也有15公斤,是世界上最大的坚果,约需10年才成熟。一棵海椰子树的寿命长达千余年,可连续结果多年。塞舌尔人将其誉为“爱情之果”。
杈杷果
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也有想笑的感觉?戳姐想起了自己的闺蜜,好想送几颗给她。
想骂谁太杈杷,送这个就对了。这种水果又叫健身果,因其果核细小食用起来基本感觉不出有果核,故又名无核樱桃。半透明状,皮薄,果味浓甜芳香润滑。形状似一颗颗晶莹剔透的“心”,有人称食之有“爱情的滋味”。
乳茄
这形状,这名字真的容易让人想入非非呀~乳茄,又名五指茄、黄金果。因为它的果实非常美丽,现在被好多地方栽培来供欣赏。果实经久不变色、不干缩,金光灿灿,象征财运高照、五代同堂、吉祥如意。
猫屎瓜
在巍巍秦岭、巴山的深山之中,生长着一种野生灌木,人们叫它猫屎瓜。因其果实成熟后,呈蓝紫色,多浆汁,形状很像猫儿拉的屎,(……额)所以俗称“猫屎瓜”,又称“猫儿屎”。味甜如蜜,可供鲜食和加工制糖、酿酒、食品、果胶、果冻、果酱等。
癞葡萄
癞葡萄,医学上称山苦瓜,跟苦瓜同科同属。外形除了颜色不一样,看起来是像短版的苦瓜。长得虽然“癞癞”的,还一副开膛破肚的样子……不过瓤是红的,味道很甜,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。
醋栗
醋栗又名灯笼果。果实近圆形或椭圆形,成熟时果皮黄绿色,光亮而透明,几条纵行维管束清晰可见,很像灯笼,故名灯笼果。
香橼
有点像长坏了的橙子或柚子。别看外表难看,它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苹果酸等等。香橼的气味很清香,在云南西部地区,人们会把它加工成香橼蜜饯,装入陶罐密封可以保存一两年的时间,每逢过节婚丧嫁娶宴客时就会用来招待客人。
纳粹瓜
墨尔本很多人家庭院里面有种这种树,果实成熟会掉下来,可以去捡来吃哦。味道是很甜很甜的,香气和山楂几乎完全相同。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甜甜的软软的好吃极了的山楂味道的水果。为什么叫纳粹瓜?看形状!
木苹果
叫做木苹果,却长得跟苹果没有半毛钱关系。外表低调里内澎湃,就像一个腐烂的核桃,但只需咬上一小口,绝对让你百感交集。一种非常独特的口味,类似酸杨桃+柿子皮+释迦混合的酸涩和糯香,有人对它爱有人对它恨。
黑柿
黑柿,看起来像不是像放了很久已经焉巴就像跟酱油爆炒过一样……因其果肉剥开后呈黑色果肉,所以又被叫做巧克力布丁果。
布福娜
好像放大版的荔枝呀!布福娜原生于原始森林中,是苗族人民世代栽培的水果,苗语称其为布福娜,意思是美容长寿之果,有很好的食疗功能呦~
沙糖果
没几个山里娃没吃过吧。果子酸酸甜甜脆脆,唯一不好的就是里面的籽带着小毛毛,会痒喉咙。
秤砣子
有点像野葡萄,但是味道与葡萄有很大区别。秤砣子又名五味子,果实通常呈红色或紫红色,颜色非常漂亮。是常用的滋补类药材,所以很多人都拿它来煲粥、煲汤、泡水或泡酒。
茶泡
一种大茶树(茶油、茶花的那种)上结的果实,三月份左右成熟,味道很甜。
八月瓜
八月瓜,八月金秋成熟,成熟时外面壳会自己炸开,露出里面的果肉,果肉形似香蕉,因此得名“土香蕉”。成熟后的八月瓜可鲜食也可晒干当做果脯,味道非常好!
野地瓜
地瓜在田间地头非常常见,一般老土坎上很多,运气好的话翻到一窝熟透的,那味道才是是甜过初恋啊,不过吃的时候小心看里头是否有虫。
野木瓜
正安县野木瓜分布全县,除野生外,多为农家庭院,路旁道坎,田边地角栽植。其果用途较多,可切片晒干食用,亦可入药;鲜果放于泡菜坛内,使泡菜味正、不变质;亦可削皮切片用盐或糖腌后食用。
拐枣
这个七弯八拐的东西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。拐枣果肉多浆,无果核,种子裸露在果肉之外,味浆甜略有甘涩。贵州人比较喜摘下来直接吃,或者拿来做汤,汤味独特醇香。果实有益气补血功效,老少皆宜。
野生刺梨
刺梨是贵州山区特产的天然野果,每年的7—9月成熟,又名山王果、刺莓果、刺菠萝。成熟的刺梨肉质肥厚,味酸甜,富含多种维生素,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它不仅可以生吃,还可加工成果酒、果醋、果糕、果汁和刺梨干。
白泡儿
只用手心这么一捧,香味就可以赛过草莓。小时候常常想,要是白泡儿有苹果那么大就好了……如果是那样,这个果子简直就可以逆天了!分布于贵州各个山头,没吃过的别说你是贵州人。
栽秧泡
小时候称其为鸡屎莓,有红、黄、紫三种,最常见的是紫色及黄色的。味道嘛,酸酸甜甜,极香。同样的道理,如果它如同草莓那样大……也是会逆天的!
数一数,你吃过几种?哪样,你问我哪些是来自黄平的?
如果你是黄平人,我懒得回答你。如果你不是黄平人,请你问问旁边的黄平人,就酱紫。又到一年吃果季,管他水果、野果,本土果、外国果,都是来自大自然最美好的馈赠,大家都要好好珍惜呦~
黄平人记得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jindenglonga.com/jdljz/5633.html